中国准备好迎接智能自动化浪潮了吗?

中国准备好迎接智能自动化浪潮了吗?
中国准备好迎接智能自动化浪潮了吗?
中国准备好迎接智能自动化浪潮了吗? Top
    繁體

    流程与程序自动化以机器人学和人工智能(AI)等尖端技术为基础,具有彻底改变全球经济的潜力。从生产制造到客户服务,自动化必将提高整体经济生产力,但是,自动化的崛起也将给全球劳动力市场带来巨大震荡。在中国力图维持经济增长同时,如何利用自动化将是其保持长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

    Assessing Automation Readiness (interactive)


    中国自动化的驱动力

    人口结构的持续变化正迫使中国领导人推动国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自动化转型。几十年来,人口红利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国家也曾于此受益。如今,中国正面临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迅速老龄化的问题。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预测,到2050年,中国的劳动力数量将从2016年的9.11亿至大约7亿。随着传统劳动力的萎缩,自动化或将成为维持中国生产力的关键。

    中国劳动力规模的缩水正不断拉高经营成本。2016年,中国工厂工人的平均时达到3.6美元,比印度的五倍还多。诚然,美国制造业工人2016年的时薪已高达21.6美元,相较于美国等成熟经济体,中国的工资水平依然要低得多,但相比于刚刚超过2美元的时薪水平的墨西哥和巴西等国,中国的人工成本明显更高。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也相对较,仅达到经合组织平均水平的15-30%。

    自动化这一趋势可以为中国提供部分解决方案。过去,蒸汽机问世和信息技术出现这样的重大变革曾使各经济体经历根本转型。据麦肯锡称,自动化可使全球生产率每年提升0.8%至1.4%,而蒸汽机和信息技术则分别让全球生产率提升了0.3%和0.6%。普华永道预估,到2030年,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带动的生产率和消费上涨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6%,相当于7万亿美元。同一份报告指出,其对北美经济的贡献则会同期达到14.5%,即3.7万亿美元。

    有自动化潜力的劳动力和工资
    国家 工资 (万亿美元) 劳动力(百万)*
    中国 3.6 395
    美国 2.3 61
    欧洲** 1.9 62
    印度 1.1 235
    日本 1 36
    世界其他国家 4.7 367
    *Full Time Equivalent (全时当量) **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
    Source:麦肯锡

    中国各产业在自动化领域已取得重大进展。从2013年到2016年,中国制造业平均每万名员工中的机器人数量从25台增加到了68台。2017年,中国成为工业机器人的主要购买国,购买约13.8万台。同年,销往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占全球总销售额的35.6%。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估, 2020年前,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将保持每年20%的增长速度。

    虽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相较其庞大的劳动力市场,机器人的使用率仍然很低。2016年,中国制造业平均每万名员工中的机器人数只有68台,低于全球74台的平均水平,更是远低于韩国(631台)、新加坡(488台)和德国(309台)。


    推动自动化的政策

    中国政府在推动自动化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向中国科学院的讲话中呼吁在中国进行“机器人革命”,目标是“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机器人技术也被列为“中国制造2025”中的优先发展事项,该计划于2015年发布,旨在全面提升中国工业。

    政府出台了低息贷款、税收减免和其他激励政策,鼓励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和其他关键领域的发展。有迹象表明,这些激励措施已发挥成效。从2014年至2016年,中国机器人制造商数量实现翻倍增长,从400家增至800多家。然而,其中许多企业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限制了中国的潜在经济收益。据新华社报道,2017年新成立的机器人公司达1686家,这可能是中国“机器人革命”的曙光。

    除了提供诱人的国内融资,中国也希望通过收购海外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公司来加速本国向自动化的过渡。“中国制造2025”计划对此有所提及,计划强调,政府“支持企业在境外开展并购和股权投资、创业投资。”此类收购就包括电器制造商美的(Midea)在2017年收购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KUKA)。由于担心中国政府掌握对德国经济竞争力至关重要的技术,该收购案曾引发德国民众的强烈反对。

    中国地方政府也提供优厚的补贴和融资计划。例如,广东省已承诺投资约1380亿美元(9430亿元人民币)用于发展当地机器人产业,同时鼓励企业实现自动化发展。据报道,东莞已经利用机器人减少用工20万,并出资近300亿美元(2000亿元人民币)推进自动化发展。作为中国的工业大市之一,广州的目标是到2020年使80%的劳动力被自动化取代。

    人工智能系统的应用对自动化也至关重要,而人工智能系统的进步得益于数据的获取。但是在中国,访问某些类别的数据仍有困难。例如,出于安全考虑,中国对地形详图和气象数据的管控比其他国家更为严格,而这类信息正是供应链和分销管理领域所亟需的。此外,由于中国大部分数据的采集和管理不善,导致人工智能系统在处理和分析数据时更为棘手。

    中国制定了严格的网络安全措施来保护数据安全,例如,201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要求所有个人数据须在国内处理。虽然德国、澳大利亚、印度和其他国家已各自制定了数据本地化法律,但中国的管理更严。2017年的《网络安全法》限制所有“重要数据”的跨境转移,“重要数据”的定义含糊,但目前包括公共通信、金融和信息技术相关数据。为保持合规,苹果等外国企业纷纷选择在中国境内建立数据中心。

    现有工业机器人 (千)
    中国 世界
    2010 52 1059
    2012 97 1235
    2014 189 1472
    2016 340 1828
    资料来源:国际机器人联盟

    根据《自动化准备就绪指数》”报告,中国在建设自动化伦理道德体系方面排名靠后,在25个国家中仅位居第13名。 中国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目标,计划到2025年前初步建立人工智能的相关法律法规。就自动化技术而言,德国、美国大多数州及其他一些国家已完成立法,建立起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责任划分和道路规范等法律法规。

    投资基础设施,特别是兴建工业园区,也在中国政府的规划之中。截至目前,中国已建立起40多座专攻人工智能或机器人技术的工业园区,在建园区也有很多。例如,北京正在筹建的一座大型园区将容纳400家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深度学习的企业。该园区预计耗资20亿美元,将于2023年完工。中国的相关努力通过《自动化准备就绪指数》报告的排名有所体现。中国自动化基础设施产业集群的发展领先于美国、日本、韩国和德国,位列第二,仅居英国之后。


    自动化经济体下的劳动力

    培养能设计、构建和编程自动化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实为关键。为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中国将教育体系的重心放在了培育科学技术和工程精英上。

    为此,中国政府已出台了若干政策指示,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该纲要确定了国家教育目标,增加了国家教育预算。这些改革有助加速培养高技能人才。中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正在激增。2017年,中国高校毕业生约有800万人,比1997年多出十倍。

    在高教领域,中国对科学和工程教育进行了改进。自2000年以来,获得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的中国大学生人数上涨超过450%。2014年,中国大学授予的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占全球750万总数的近四分之一,仅次于印度。

    在博士学位授予人数方面,美国以40000人领先,其次是中国(34000人)、俄罗斯(19000人)和德国(15000人)。重点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等国家的博士研究生中占比很大。 2005年至2015年间,美国大学向4万多名中国留学生授予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比授予印度和韩国留学生的两倍还多。

    科学与工程领域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对经济发展或有潜在裨益,但目前自动化教育大多仍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几所中国顶尖大学专门开设人工智能或机器人工程课程,能编程、设计自动化核心机器的人才少之又少。而在美国,有60多所大学为本科生开设机器人课程。

    为填补这一学术缺口,中国政府试图从海外吸引人才。例如,2008年启动的“千人计划”旨在激励海外的中外专家到中国工作。该计划已为中国引进了7000多名学者和研究人员。据美国政府估计,引进人才中约22%是工业技术专家,8%是计算机科学家。

    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
    学生 (百万)
    2000 12.8
    2005 16
    2010 22.4
    2015 16.6
    2016 16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政府也在协同推动职业学校课改,培养能在高度自动化环境中作业的技工。2015年,中国教育部在职业技术学校增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智能产品开发等专业。截至2016年底,已有300多所职业学校开设了类似课程

    这些改革正是对2014年国家提出倡议的响应,倡议旨在到2020年,将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提高到2350万(占中学生人数的50%)。然而,职业学校的招生力度不足。2016年,职业学校的在校生人数仅有1600万,比2010年巅峰时的2240万人下降28.6%。

    FDI

    为了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中国的领导人一直致力于提高国内的教育质量。 点击这里阅读了解 中国的教育体系.

    对于加强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情商培养等提高学生软实力的教育改革,中国政府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但仍落后于其他国家。 韩国于2015年通过了《人性教育振兴法》,旨在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加强自身责任感。包括奥地利、智利、爱沙尼亚和日本在内的许多经合组织国家也将社交能力和情商培养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列为重点


    被自动化取代的劳动力

    自动化可能会取代世界上很大一部分劳动力。麦肯锡预估,到2030年,自动化将迫使3.75亿工人重新择业。在中国,自动化可取代全国制造业五分之一的岗位,迫使近1亿工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2%)重新求职。 服务型经济体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美国和日本将分别有高达30%和46%的劳动力被自动化技术所取代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受到了影响。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称,某些企业中已有40%的员工被自动化技术取代。例如,中国最受欢迎的饮料品牌之一娃哈哈已将流水线规模从两三百人缩减到几个人。总部位于台湾的富士康在中国大陆各处均设有工厂,2012至2016年期间,其有40万个工作岗位被机器人取代。

    但是,调查失业情况并不容易。据估计,在东莞的“机器换人”行动计划下,大约71000到86000的工作岗位被取代。但有些报道称,这一情况并非完全由自动化造成。长江商学院表示,许多在东莞工作的工人并非因为自动化而失业,他们下岗是因为工厂的迁移,很多公司已选择将厂房迁至工资水平较低的内地区域。

    2017-2037年被自动化取代和创造的岗位 (百万)
    行业 被取代的岗位 新增的岗位 净增
    服务业 72 169 97
    建筑业 15 29 14
    工业 59 63 4
    农业 57 35 -22
    总计 204 297 93
    资料来源:普华永道/a>

    自动化虽然会淘汰某些工种种类,但也带来了新的工作机遇。世界经济论坛预估,到2022年,自动化将创造超过5800万个就业岗位。普华永道表示,从2017年到2037年,人工智能和相关技术将让中国的服务业、建筑业和工业的就业机会净增长。但与此同时,因为中国的一些自动化项目力图完全取代人类劳动, 部分的农耕领域的就业岗位将永久流失。江苏省就在2018年启动了一系列无人作业实验项目,包括由导航卫星辅助操控的旱耕机、打浆整平机、插秧机、施药施肥机以及收割机等多种无人农机。

    中国工人需要根据自动化创造出的新岗位需求来培养自身技能,这就使得继续教育项目变得愈发重要。中国政府已着手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但其进展依然落后于其他富裕国家。经济学人智库将中国的职业教育转型项目排在第21位,远低于新加坡和德国。新加坡为中小企业的员工培训提供补助资金,而德国政府为人力资源转型项目承担高达80%的费用。想要缩小这一差距,让劳动力更好地适应自动化发展,中国还需加强继续教育工作。

    本文由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实力项目发表,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ChinaPower

    Photo Credit: agsandrew

    China Power Team. "中国准备好迎接智能自动化浪潮了吗?" China Power. 2月 1, 2019. Updated 2月 1, 2019. Accessed March 29, 2024. https://chinapower.csis.org/china-intelligent-automation/?lang=zh-h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