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所生產的殲-20戰機標誌著中國軍隊開始引進多用途匿蹤戰機的里程碑。依據美國防部於2016年所發布的中共軍力報告書中所述,中國將匿蹤科技視爲空軍從「本土防衛轉型爲攻防兼備」的核心要件。殲-20的設計著重於其強化的匿蹤性及操縱性,具備潛力爲中國提供多種前所未見的空中作戰模式,並且大幅強化其投射能力。
殲-20戰機 3D模型
殲-20發展
作爲先進的多用途匿蹤戰機,殲-20既可滿足空軍的空中作戰任務,也可用於海軍航空兵的空對地攻擊任務。解放軍空軍發言人申進科大校表示,殲-20將提升空軍的整體作戰能力。美國防部的報告中亦指出,殲-20代表著中國研發「先進戰機以改善其於區域內空戰投射能力,強化打擊區域內空軍基地和設施能力」的關鍵步驟。2014年,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則形容殲-20「比目前亞太國家部署的戰機都還要先進」。
據瞭解,殲-20所配備的附加系統和匿蹤功能已達國際公認「第五代」飛機的標準。第五代飛機是指具備一定程度的匿蹤、可進行超音速巡航和高度整合航電設備的軍用飛機。殲-20是中國首款符合此標準的飛機,並極可能成爲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主要裝備。由於不同軍種負有不同的作戰任務,殲-20的最終用途尚待確認。然就廣義而言,空軍負責本土空中作戰,而海軍航空兵則負責海軍艦隊防空、領海與近海防衛。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界定各代飛機的標準與國際公認的標準不同。中國是依據飛機加入作戰序列的時間而定義。按中國的標準,殲-20是所謂的第四代戰機。
戰機界定 | ||
---|---|---|
國際標準 | 中國標準 | |
第一代 | 1945~1955 所產戰機,例如 F-86. |
1950s-1960s 入列, 如 J-5 & J-6. |
第二代 | 1955~1960 所產戰機,例如 F-104 & F-105. |
1970s-1980s 入列,如 J-7 & J-8. |
第三代 | 1960~1970 所產戰機,例如 F-4. |
1990s-2000s 入列, 如 J-10 & J-11. |
第四代 | 1970~1990 所產戰機,例如 F-15 & F-16. |
2010s 入列, 如 J-20. |
第五代 | 1990~至今 所產戰機,例如 F-22 & F-35. |
—— |
當今美國是唯一擁有具備作戰能力第五代戰機的國家。目前俄羅斯、印度和日本在內的其他國家正各自研發符合此標準的先進匿蹤戰機。
殲-20是在中國同時研發兩型匿蹤戰機之一。另一型匿蹤戰機是由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所研製的殲-31,它是一款機身較小的多用途匿蹤戰機,預判未來將有可能出口到其他國家。這兩型匿蹤戰機在設計時擷取美國F-22和F-35可相互輔佐與支援的概念。目前中國和美國是世上唯二擁有兩型匿蹤戰機的國家。
據美國空軍參謀長大衛·戈德費因(David L.Goldfein)上將稱,像殲-20這種誕生於資訊時代的戰機,在初始設計階段便有意將其納入國防網路,使這些具備尖端科技的戰機能夠接收由衛星和無人機(UAV)所提供的即時資訊。他的結論是,殲-20的戰力和F-35一樣,不應該被獨立評估,而應將其視為整個作戰體系的一部分來進行評估。
2017年9月,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宣布「殲-20已正式列裝於空軍」。而該型機是否已達初始作戰能力仍是未知數。據報導稱,殲-20目前隸屬於某測試單位,然在2018至2019年之前,此型機仍不具備作戰能力。
殲-20與其他匿蹤戰機相較
殲-20已擠身少數頂尖先進戰機行列,這些先進戰機包括服役中和仍處研發階段的戰機,如 F-22猛禽和蘇愷-57(T-50 PAK FA)戰機。早先曾有報告寬估殲-20的機身長度大約爲23公尺,但透過衛星影像證實殲-20的機身長度約在20.3至20.5公尺間—這樣的機身尺寸與美國和俄羅斯的匿蹤戰機大同小異。殲-20與其他匿蹤戰機相較
另外也有報導指稱,殲-20的最大起飛重量(MTOW)約落在3萬4千到3萬7千公斤間。相較之下,F-22的最大起飛重量爲3萬8千公斤,而蘇愷-57的最大起飛重量則爲3萬5千至3萬7千公斤。然而某些分析人士認爲,殲-20的最大起飛重量應不至於比F-22小。這兩型飛機的機身尺寸相近,但是殲-20的發動機比F-22更靠近機身後方,使得中國戰機擁有更大的內部空間。
戰機 | 長度 (公尺) | 高度 (公尺) | 翼展 (公尺) | 最大起飛重量 (公斤) | 載油量 (公斤) |
---|---|---|---|---|---|
J-20 | 20.3 – 20.5 | 4.45 | 12.88 – 13.5 | 34,000 – 37,000 | 25,000 kg / 12,000 (不包括外加油箱) |
F-22 | 18.90 | 5.09 | 13.56 | 38,000 | 11,900 kg / 8,200 (不包括外加油箱) |
T-50 PAK FA | 19.8 – 20.8 | 4.74 – 5.10 | 13.95 – 15.0 | 35,000 – 37,000 | 10,300 |
J-20 及 T-50 數據僅為估計值. |
在武器方面,殲-20機身側面的武器艙可裝載小型空對空飛彈,機身下方的大型武器艙可裝載各種飛彈或空對地武器。這種彈艙的設計與美國的F-22戰機相似,但與俄羅斯的蘇愷-57不同,殲-20共擁有兩個小型和兩個大型的內置式武器艙。
殲-20還配備各種先進的電子系統。這些技術包括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掛在機腹的紅外線/光電搜索與追蹤感應器,以及被動式光電偵測系統,可以360度全方位覆蓋飛機。這些系統與F-35的系統相較毫不遜色。此外,殲-20也有可能配備先進的通訊模組,使其能夠與現役的系統和正在研發中的平台進行數據鏈結,例如配備早期預警雷達的神雕反匿蹤無人機。
殲-20的原型機和早期生產的機型搭載了俄羅斯的AL-31引擎,但中國正在研發一型新的動力裝置。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代表陳祥寶於2017年3月13日宣布,殲-20將配備下一代的發動機。另有報導指稱,中國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將殲-20進行升級並搭載由中國自行製造的WS-15發動機,它可讓殲-20在不開啟後燃器的情況下持續進行超音速飛行(超音速巡航)。這款新型發動機可與F-22目前所使用的普惠F119發動機一較高下。與舊發動機相比,WS-15可以讓殲-20在消耗較少燃油的前提下飛行更遠的距離,並且在速度更快的情況下飛行更長的時間。然殲-20何時開始搭載WS-15發動機仍不確定,在這段過渡時期間,有報導宣稱中國已為新型的殲-20裝載WS-10發動機。這個同樣由中國製造的WS-10發動機和WS-15相比表現較差,但也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其他擁有先進軍事力量的國家,如美國、俄羅斯及許多歐洲國家也都擁有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的戰機。
Can't play this video? Click here.
通過運用物理光學模擬的演算法,澳洲空軍戰力智庫的聯合創始人麥可‧佩洛西博士(Dr. Michael Pelosi)和卡洛斯‧科普博士(Dr. Carlos Kopp)認爲,殲-20和F-22一樣已達成低視度的設計目標而強化了其匿蹤能力。這樣的設計讓殲-20能夠迴避雷達和電子偵測訊號而幾乎不可能出現於雷達螢幕上。然而,殲-20的某些設計,如早期的機型所配備的圓形發動機噴嘴(WS-15可能有更匿蹤的設計),將有可能會影響它的匿蹤能力。蘇愷-57的發動機或許與後者(WS-15)有著相似的設計,但無論如何,這兩型架飛機與第四代戰機相比都擁有更出色的匿蹤科技。藉此也證明中國正逐步提升殲-20的匿蹤能力。升級後的WS-10發動機,其噴嘴採用了鋸齒型的設計,目的在迴避雷達偵測。相較於F-22搭載的普惠F119發動機,以其著名的方型向量噴嘴,大幅的提升其匿蹤能力。
有關殲-20的許多細節仍不爲人所知。根據目前已知的飛機序號,以及在2016年11月珠海航空展上現身的兩架殲-20推斷,目前至少已生産了11架殲-20。這個數字也透露了殲-20或已進入低速率的初始生産階段,也就是大規模量產前的小批測試階段。專家們對殲-20的飛離成本—即最低單架生産成本各有不同的看法,估計成本範圍從美3千萬元到1.2億美元間。相較之下,F-22的單架成本爲1.43億美元,而估計蘇愷-57的成本不到1億美元。彼得·辛格(Peter Singer)指出,中國很有可能大量生產殲-20,雖然目前不確定會生産多少架。但姑且大膽的推論,中國或將以數百架殲-20來取代老舊的戰機。
中國如何運用殲-20?
殲-20具備提升中國軍事實力的潛力。根據2014年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所發布的報告,具備作戰能力的匿蹤戰機將「立即成爲東亞地區最先進的飛機」,遠遠超越了部署在印度、日本、澳大利亞、印尼或臺灣的飛機。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也提出類似的評估,強調殲-20的列裝將強化中國在區域內對抗敵對勢力的軍事優勢。預判殲-20將在未來幾年內具備作戰能力,而解放軍空軍比印度、日本和韓國空軍擁有大幅的領先優勢,這些國家一直要到2020年才會將自製的先進戰機列裝。
關於殲-20做爲空優型(空對空)戰機或攻擊型(空對地)戰機的相對優勢比較,各方看法殊異。某些分析人士認爲,殲-20強調的是正面匿蹤,這使它成爲有效的長程攔截機,適於空中作戰。另一些人則認爲殲-20是一種長程攻擊機,適合用於穿透敵人的防空火網並破壞地面上的重要設施。這些高價值的目標包括機場、指揮中心和其他軍事設施。一份由蘭德公司於2015年發布的報告中指出,殲-20的「匿蹤機身與增程作戰半徑可能對美國海軍的地面設造成威脅,而長程的海上打擊能力比起如F-22的短程空優戰機更值關注。」然就殲-20的機身尺寸及其所搭載的武器來看,將排除以此型機做為有效空對地攻擊戰機的可能。更重要的是,殲-20的最終用途取決於中國飛行員所接受的訓練內容。
殲20發展里程碑 | |||||
---|---|---|---|---|---|
日期 | 里程碑 | ||||
2011年1月11日 | 殲20完成首飛. | ||||
2015年12月26號 | 發現新殲20原型機,殲-20或已進入低速率的初始生産階段 | ||||
2015年11月1號 | 殲20在廣東珠海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首次公開亮相. | ||||
2017年3月9號 | 報告稱殲-20已經服役中國空軍. | ||||
2017年9月28號 | 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宣布「殲-20已正式列裝於空軍」.而該型機是否已達初始作戰能力仍是未知數. |
關於殲-20的作戰半徑也有不同的說法,預判將落在1200到2700公里間。儘管充滿了不確定性,可以確認的是殲-20的作戰半徑將大幅地延伸至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美國海軍戰爭學院表示,殲-20或將成為「可飛行至數百海浬外海的有效水面攻擊平台」。澳洲空中戰力智庫也表示,殲-20將是中國在「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內作戰中最合適的選擇。如果中國計畫為殲-20進行空中加油,這架匿蹤戰機的作戰半徑將可進一步延伸至整個亞太地區。
增加的作戰半徑為中國考量後勤與基地設施提供相當程度的彈性。倘若殲-20部署於內陸的基地,意味著殲-20可以在進行長距離任務後迅速地返回中國整體防空所覆蓋的安全區域內。這個由早期預警雷達、長程地對空飛彈和空中攔截機所組成的現代化防空系統可有效的阻止敵方空軍在追擊殲-20時進入中國大陸。
本文由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實力項目發表,如有轉載,請標明出處。